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五水共治”不忘保护历史建筑 鄞州异地迁建保古桥,调整方案护古塘
“五水共治”不忘保护历史建筑 鄞州异地迁建保古桥,调整方案护古塘
发表时间:2016-11-09    浏览次数:2285

来源:宁波日报  2016-11-09

  一般堤防设计多成直线,但在姚江堤防大西坝段,则明显向外伸了出去,绕开的是两座小碶闸。在《水利志》上,这两座小碶闸无名,现已丧失排涝功能,但因是京杭大运河宁波段的一个组成部分,鄞州区在推进姚江堤防整治工程中,不惜增加投资改变设计方案,使得这一古水利遗迹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在“五水共治”推进中,鄞州区大力推进百亿元水利工程建设,为辖区防洪排涝筑起铜墙铁壁,同时不忘保护古水利设施,留住历史和乡愁气息。

  位于邱隘镇的新杨木碶河是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之一,此前这里的河面宽度由30米缩窄到5米,台风季常“水漫金山”。按要求,河上“卡脖子”的金价桥必须拆除,但得知金价桥距今已有390多年历史,是鄞东河流上留存至今最早的一座平梁单孔石桥,为保存石桥,工程暂停建设并制订方案,最终按照“建设与保护”两不误的要求,新增工程款100万元,将古桥妥善安置在百米之外。

  无独有偶,在鄞东南的排涝骨干河道———沿山干河的改建中,一座位于云龙镇前徐村已有百年历史的庶家桥被“移”到了300米外的支流上。鄞州区水利局还把古桥移建与治水巧妙结合,使古桥与河道景观相融合,打造了一个集水清、岸绿、景美于一体的水文化公园。

  近年来,鄞州区水利局积极协调它山堰灌溉工程沿线镇、街道,对水利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并在保护狗颈塘等古水利工程的前提下,修建新水利工程。

  狗颈塘水利工程是奉化江和南塘河的分界线,为它山堰下游的一个水利配套工程,据记载修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因其选址建造科学,至今仍保存完好。为保护狗颈塘水利工程,原有施工方案又经过了多次论证,新增投资近400万元,最终确定采用内侧灌注桩、外侧钢丝网箱抛石的方案,妥善保护了这一古水利工程。记者王博 通讯员俞珠飞 叶柳寅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