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广西文物局负责人谈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保护和申遗
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广西文物局负责人谈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保护和申遗
发表时间:2017-05-02    浏览次数:2351

   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组成部分于2012年列入了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合浦汉墓群、草鞋村遗址(汉城址)、大浪古城遗址(汉城址)3处遗产点,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浦汉墓群与汉城址已列为“十三五”时期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自治区、北海市和合浦县认真组织开展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遗工作的重要性,把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保护申遗作为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广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落实中央赋予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定位的重要举措来抓,将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的申遗工作列入《广西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与行动》文件和有关建设工作方案,北海史迹有关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部署和推进。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先后考察了北海史迹保护和利用工作,多次对保护利用及申遗工作做出了指示。4月11日,彭清华赴合浦县检查指导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览提升、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工作。

  自治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力度推进北海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协调解决申遗工作重大问题,多次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工作。北海市、合浦县均成立了本级申遗组织领导机构,新一届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和督办保护申遗相关工作。自治区文化厅和北海市政府建立厅市会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遗产保护和申遗基础工作。

  二、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深入考古研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合浦成为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的港口城市和海陆交通枢纽。合浦港成为官方文献记载的年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汉墓群与汉城址就是这段历史重要实物见证。深入研究、探寻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联的遗迹遗物,是考古机构和研究人员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近年来,在过去调查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探寻汉代合浦港口遗址。开展南流江流域文物调查、南流江出海口及海岸线变迁、北部湾沿海地区及水下文物调查。大浪古城和草鞋村2处汉城址的发现发掘,对港口遗址位置,专家的目光聚焦于城址及其附近区域。大浪古城汉城址年代为西汉中期前后,应是始设合浦县的治所,在城址临江一侧发现码头遗迹;草鞋村汉城址年代约当西汉晚期至东汉,应是合浦郡的郡治所。两处汉城址分别位于入海河流即西门江上下游,且年代前后相连,其布局均是一面临江,在三面开挖护城河与江河相通,集城市用水、护城防御和航运于一体。从当地考古发现及汉代的聚落特征来看,人口分布多在汉城及周边,港口不可能脱离城而单独存在,两者在空间上应是相连的,因而据城址的位置推测,两汉时期的合浦港存在着一个随城顺江迁移的动态变化过程。汉城址的布局及其年代、性质的基本确定,为找寻汉代合浦港口遗址指明了方向。

  二是整理合浦汉墓出土文物认定一批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关联的“舶来品”文物。2012年以来,整理近400座汉墓出土文物资料,发现来自海外的玻璃器、琥珀、玛瑙、水晶等大量饰物。60年来经过考古发掘的1200座合浦汉墓中,经认定出土的舶来品文物共有1300多件(套)。合浦成为我国出土的汉代舶来品文物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同时,通过考古学与科技研究,对相关文物的域外来源有了更深入和更清晰认识。如来自南亚地区的绿柱石和石榴子石串饰;陶质钵生莲花器等是佛教从海路传入的实物证据;胡人佣、羽人和有翼神兽器物,反映域外文化因素的植入和对合浦地区的影响;合浦汉墓出土的玻璃器有从中原传入、本地制造以及从东南亚、南亚、地中海地区输入等多个来源。其他水晶、玛瑙、绿松石等串饰以及波斯陶壶、铜钹等,也从域外输入成品或原材料。

  此外,对重点保护区内约1000多亩土地进行了考古勘探,进一步了解墓葬分布、数量、型制、规格、保存状况等信息,发表了一批发掘报告、研究论文和系列专刊,为深入研究合浦汉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三是开展有关申遗课题研究。进行合浦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遗产点真实性和完整性、合浦遗产点与海上丝绸之路整体价值的关联等专题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合浦是汉代由官方组织入海进行远距离贸易的合浦、徐闻、日南等港口城市最重要的一处,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充分地印证《汉书·地理志》的有关记载,表明了合浦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地位独特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加强保护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北海市成立北海市文物局、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合浦县成立了合浦县文物管理局。组织巡查队加大对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巡查和保护管理力度。

  二是完善相关保护法规。北海市政府已颁布实施《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保护办法》。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合浦汉墓群保护总体规划》。《大浪古城遗址保护规划》《草鞋村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上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是依法实施保护管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重点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严格控制新建设项目,所有涉及汉墓范围的新建项目,均需报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新建项目选址,均需经考古勘探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发掘保护。《中国文物报》曾对合浦汉墓群保护管理的“合浦模式”进行了总结宣传。

  实施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合浦汉墓群四方岭、金鸡岭重点保护区墓葬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今年内已落实经费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项目将全部完成。

  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已搬迁清理四方岭、金鸡岭汉墓密集区内违建的15家木片加工厂,迁移民坟4200多座,清除已征地700亩土地上的林木杂物。

  三是规划建设合浦汉墓群四方岭、金鸡岭重点保护区范围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计划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投资建设。

  四是合浦汉墓群安全技术防范工程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建设展示设施

  一是对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2008年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今年对该馆基本陈列“珠光帆影——合浦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进行改造提升。

  二是新建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汉文化博物馆。该馆总投资2.04亿元,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2016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改造完善文物展厅安防、消防设施设备。完成文物库房柜架、囊匣建设项目。开展馆藏青铜器保护与修复项目等。

  扩大宣传交流

  一是组织海丝文物精品参加“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区)联展”和“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等各类展览,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先后甄选文物珍品参加赴法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多地展出。

  二是召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多次召开有关汉代合浦港考古和海丝申遗的座谈会。

  三是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为主题的大型舞剧《碧海丝路》先后到东南亚、欧洲等地进行展演,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影响。以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创作的《沧海丝路》、《海上丝路之南珠宝宝》影视作品正在拍摄制作之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合浦汉墓群、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力争能全面清楚地阐述相关问题。

  二是实施《合浦汉墓群保护规划》,加快大浪古城遗址保护规划、草鞋村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上报工作。启动编制遗产点保护与管理规划。

  三是制定实施《广西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点保护条例》,为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四是加快合浦汉墓群、草鞋村遗址、大浪古城遗址的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合浦汉墓群四方岭、金鸡岭汉墓密集区文物保护工程。申请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启动规划建设。严格控制文物保护范围及周边区域的新建项目。

  五是加快建设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汉文化博物馆并投入使用,建立遗产标识系统。

  六是加快合浦汉墓群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工程进度,在此基础上建设完成遗产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信息数据库。

  七是通过多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遗产地民众对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度。 (文  社)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