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秦汉文明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 33家文博机构300多件重要文物聚首
秦汉文明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 33家文博机构300多件重要文物聚首
发表时间:2017-09-20    浏览次数:2154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崔波  2017-09-19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展,9月17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出席开幕式。

  雒树刚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四百余年的经营与沉淀,秦汉王朝构建了多元而厚重的文明,不仅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华文明在此后两千余年中绵延不绝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文物是中华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在这些珍贵文物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隐藏的意志和精神。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通过文物将中华文化精华传承下去,造福社会、荫及子孙。

  刘玉珠说,“秦汉文明”展采用近50年来的考古发掘与史学研究成果,集中国内多家文博单位的300多件精美文物,展示秦汉两朝四个多世纪的艺术与文化,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秦汉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传递了中华民族不断进行文明创造的智慧结晶。

  “秦汉文明”展以学术为基础,从全国33家文博机构精选出170件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通过对文物的深入解读,力图全面展现秦汉时期中国的辉煌发展。

  展览围绕秦汉时期开创、变革、奠基、繁荣、多元、开放、厚重的时代特点策划,由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五大主题单元构成。参展文物中,一级文物约占45%,其中包括著名的“皇后之玺”玉印、长信宫灯、兵马俑、金缕玉衣、纸地图、“滇王之印”金印、青铜方斗、“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玉熊、云纹玉高足杯、彩绘多枝陶灯、“西王母”陶座青铜摇钱树等。

  一组秦始皇兵马俑拉开展览序幕,步入展厅,秦诏文物、钱币、封泥、熹平石经、《仪礼》木简等数十件文物展品,辅以文字图表等,阐释秦汉王朝对国家的经营管理,重点突出秦皇汉武开创性的丰功伟绩。展览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考古出土的大量汉代文物,既有楼宇院落,也有肥硕的牲畜家禽、琳琅满目的灯具、熏炉、炊器、酒器以及各种偶俑。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兵马俑和彩绘陶家畜、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等精美文物,诠释汉代人对待死者“事死如事生”的态度。展览还展示了青瓷、青铜工艺制品、铸铁制品、造纸、造船技术、医疗、天文计时方面的文物和边疆各族的特色文物。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边疆文化在与中原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汉文化共同构成秦汉时期的多元文明。

  展览中的丝路交通方面尤为引人注目。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先前自发的临近地区的自然传布转变为在中原王朝经营下的自觉交流,形成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即已成形,在徐闻、合浦等港口发舶远洋,通使互贸。展览中既有域外舶来品,也有融合异域文化因素的中国制品,见证了秦汉时期中国与域外的友好往来。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