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去博物馆感受“最炫民族风” 黔东南民族服饰精品展今日开展
去博物馆感受“最炫民族风” 黔东南民族服饰精品展今日开展
发表时间:2014-12-06    浏览次数:1787

来源:南湖晚报  2014-12-06

    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制作精美的刺绣作品,扑面而来的民族风情……今天,银装霓裳·贵州黔东南民族服饰精品展在市博物馆二楼禾韵厅开展。此次展览由嘉兴博物馆与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共展出藏品300余件。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明年的3月2日,禾城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领略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的民俗风 情。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境内居住着苗、侗、汉、水、壮、布依、土家等33个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 的局面。少数民族服饰具有多民族、多元化的特点。“一里不同俗,十里不同服”正是黔东南民族服饰最真实的写照,服饰品种较多,风格各异,服装款式、纹样千 姿百态,色彩及图案保留着原始性,凝聚着独特的民族精神、气质、情感和历史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是黔东南各民族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说起苗族服饰,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制作精美、光彩熠熠的银饰。刚刚进入展馆,记者就被一套造型别致的服饰给吸引住了:这套服饰的上衣以蓝黑色为主色调,上衣同裙摆上布满了精致的花纹,状如牛角的银制头饰也显得分外夺目。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潘笑云向记者介绍:“这是典型的苗族女性盛装,主要在婚嫁、节日等重大活动中穿。牛角型银饰表达了苗族人对于牛的崇敬和丰收的企盼,是农耕文明留下的烙印。”潘笑云还告诉记者,苗族人民之所以喜欢佩戴银饰,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另一方面是认为银这种金属具有降魔祛病的作用。

  除了民族服饰,“儿时的襁褓”版块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用以背负孩子的“背儿带”。在贵州,少数民族妇女从少女时代便开始精心绣制孩子的“背儿 带”,一针一线中包含了纯真的母爱和温存的情怀。“针尖下的传奇”和“蜡笔生花、靛染五彩”版块则分别展示了黔东南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刺绣与蜡染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刺绣中的锡绣、苗绣以及黔东南丹寨蜡染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晚报记者 沈爱君 实习生 平阳 通讯员 沈昀)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