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文物网 作者:田敏 2015-03-25
南混堂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平湖市当湖街道建国门社区,西隔建国路与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相望,东接东湖景区。北侧紧邻人民路商业街。街区东至环城东路,南至书院弄,西至建国南路,北到南混堂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50米,分布范围面积1.3公顷,建筑占地面积约0.7公顷。
早在明代平湖建造城墙以前,该区域已经颇具规模。且街区现存文物众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排列整齐,原有格局和风貌保存较好,尺度适宜,特别是施宅、戈宅、钱宅、刘宅等一大批保存较好、体量较大的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封闭式结构的二层民居,前后二、三进,周围有高大的风火墙。内部以天井和便弄将几进房屋连为一体,形成对外封闭对内贯通的布局。梁架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样式,这些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美,抱头梁和承重梁作为重点装饰部位,往往雕刻繁缛的纹饰,门窗上则多镶嵌有进口的彩色玻璃;木柱粗大,下垫鼓状柱础或覆盆;廊柱多为讹角柱,下垫海棠形石础,阴刻缠枝花,天井内用整齐的条石铺砌。其中施宅、钱宅曾在解放初期作为县政府和县人委办公场所。街区内原平湖市委办公大楼,是我市最早出现的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由平湖高级工程师胡景镛设计建造,于1959年完工。街区内历史建筑约占建筑总量的50%。居民仍旧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南混堂弄、书院弄、汤家浜等仍旧保存了原有地名。其中不少建筑代表了清代和民国时期平湖地区富庶人家的典型建筑样式,保存较为完好,是平湖老城区的一处缩影。
下一步,根据文物保护的原则,在确保文物安全、完整基础上,市文物部门将对南混堂弄所在区块编制详细性保护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保存风貌为主要目标,充分展示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街区,提高了居住在街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平湖市文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