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朱 鑫 2015-03-27
沈荡第一桥亟需保护,轮船码头被写满不雅词汇,前期网友微博经记者实地采访报道后,引起了多方关注。近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海盐县文物保护相关部门。
两名业余文保员
需巡查24处竖牌文物
关于沈荡第一桥北对联、桥额被熏黑,桥下遗有焦炭,记者采访了桥边的住户。家往旁边的许森华老人告诉记者,桥被烧黑是因为时常有人在那里烧垃圾。
县级重点文物登录单位由谁保护?记者带着问题联系了县文体局文物保护科,该科室相关负责人朱育慧告诉记者:“目前竖牌的文物,除了私有之外,一般是属地管理。也就是说,文物在哪里,就由当地负责日常巡查。我们主要是依靠业余文保员队伍,要求业余文保员每个月都要对各文物点巡查一遍。同时县文体局每年也会进行若干次文物巡查,并做好文物登录、竖牌工作。”
沈荡第一桥、轮船码头属于沈荡社区辖区,记者随后联系了沈荡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社区目前有两名业余文保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和登记,均为居委会人员兼职。“沈荡社区由于地域原因,文物较多,尤其集中于沈荡老街。目前我们社区需要巡查保护的竖牌文物共有24处。我们在巡查时一般比较关注文物是否受损,是否需要应急修护。”沈荡社区业余文保员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他们将第一时间上报给沈荡镇综合文化站处理。
沈荡镇综合文化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沈荡共有30多处竖牌文物,设立了专项维护资金。收到业余文保员的反馈后,将根据轻重缓急采取维护措施。
文物保护需公众参与
欢迎拨打“12318”热线
据了解,海盐县目前有200多个竖牌文物,分布较散,其中有不少文物位置偏僻,为文物保护带来了不少困难。“沈荡老街住户相继迁走,沈荡第一桥附近住户更少,仅有的住户大部分还是在此租房的新居民,不排除一些新搬来的住户对于文物认识不到位。两名业余文保员巡查,要想涵盖到每个文物的方方面面也有困难。另外,有些文物受破坏的地方比较偏,像码头台阶下、桥底等地方,容易被漏掉。”沈荡镇综合文化站相关负责人说。
朱育慧告诉记者,近年来,民间有很多热心文物的团体和个人,他们的努力是海盐县文物保护的一股积极力量。群众发现问题时请及时拨打“12318”文化市场统一举报平台热线反映,文物保护需要公众力量的加入。
海盐作为“超级古董县”,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祖先留下来的文物丰富多样。只有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继续加强对基层文物的研究与宣传,形成浓厚的文物保护氛围,文物保护才会不再难,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我们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