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中心»海盐确定第四批26处文物保护点 时代以清代居多,种类有桥梁、碉堡等
海盐确定第四批26处文物保护点 时代以清代居多,种类有桥梁、碉堡等
发表时间:2015-06-18    浏览次数:1902

来源:嘉兴日报  2015-06-17

     在6月12日召开的2015年度文物工作会议上,海盐县正式公布了第四批文物保护点和不可移动文物,重建圆通桥等26处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点被确定为第四批文物保护点,白杨桥等34处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文化资源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海盐县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涵盖桥梁碉堡等种类

  记者从名单上看到,这些文保点和不可移动文物所处时代以清代居多,种类有桥梁、碉堡等。

  其中,26处文保点分别是武原街道的重建圆通桥(原名双桥村泥桥)、朱家木桥、重建郜车堰桥、盐东村牛桥;沈荡镇的重建宝路桥、重建平安桥、油车桥、重建施铁桥;于城镇的重建纯万塘桥、孙家坟桥;通元镇的崇寺桥、常慕桥、重建麟嘉桥、浦漾桥、杜家石板桥;秦山街道的万钧桥、北团桥碉堡、大王桥碉堡、秦山山顶碉堡;百步镇的南夏桥、启建文昌桥、重建张驾桥;澉浦镇的通宝桥、柴船湾碉堡;元通街道的增福桥、重建泽被桥。

  3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武原街道的白杨桥、鹤雀桥;元通街道的洙塘桥、重建大捌字桥、永福桥、重建安桥;西塘桥街道的永昌桥、重建杨家簖桥(又名俞家桥)、坟河桥;百步镇的重建玉安桥、重建塔界桥、重建徐家桥;通元镇的重建宁桥、重建积善桥(又名重建毛灰桥)、重建万兴桥、重建兴隆桥(原名西长浜石梁桥)、五娘子庙桥、石桥头石梁桥、张鼎桥、夜车浜石梁桥;澉浦镇的重建万安桥、沈家桥、南山石跳桥、澳莱桥、西咸桥;沈荡镇的重建石家桥、重建斜金桥、重建小利桥、盛家埭桥、青龙桥、顾王桥;于城镇的南千福泾桥、富贵桥、重建兴福桥。

  深入细致普查

  作为江南水乡,海盐古桥众多,海盐县于去年组织开展古桥普查工作,新发现了一批古桥,并对前期已登录的部分不可移动文物进一步考证信息数据,此次公布的文保点和不可移动文物就是普查成果。

  县文体局有关人员介绍:“普查中,我们通过实地勘查、走访、测绘,完成全县108座古桥梁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将5座古桥调整为县保单位、22座古桥调整为县级文保点,同时将34座古桥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省级项目杭平申航道改扩建工程中,百步镇的来龙桥和启建文昌桥两座古桥受到影响要被拆除,面对原地保护难度较大、被动拆除损失大的难题,海盐县采取异地迁建的方式保护文物,到今年初两座古桥先后完成迁移工程,在新址完好保存。

  建立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确定为文保点和不可移动文物后,这60处文物将得到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保护。

  “海盐县已基本建立县、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形成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相存并济的管理模式,每年都安排文物维修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文物建筑日常维护保养和突发险情抢修处理工作的开展。”该有关人员说,“针对‘三普’后不可移动文物大幅增量的现状,海盐县注重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逐年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对文物保存状况及基层文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和随机抽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截至目前,海盐县登记并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82处,遍布全县各镇(街道),其中武原、百步、沈荡、澉浦四镇(街道)区域内文物点占全县总量近2/3。根据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同,海盐县依法开展文物认定和定级工作,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绮园)、省级文保单位4处、县级文保单位50处、县级文保点85处。记者 陶 玮 通讯员 朱育慧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