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沈晓珍 2015-08-20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秀洲实施“文化强区”战略的重要内容。
目前,秀洲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京杭大运河—长虹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王店曝书亭、皇坟山墓葬群、京杭大运河河道嘉兴段)、市 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点89处;江南网船会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民间绘画、七月七香桥会、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等3项列入省级“非 遗”,市级“非遗”9项,区级“非遗”14项。
近年来,秀洲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 针,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全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逐步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提升。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也存在着专职人员队伍,经费保障不足,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专业政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为此,笔者从工作实践角度,对秀洲区文化遗产保护 和传承提出几点建议,推进秀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理顺机制
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制定出台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建立起比较完备、富有特色的长效保护机制,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使文化遗产得到长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是在古镇和古村落的保护中要以强化文化部门与农办、建设、规划、发 改等部门之间、与乡镇(街道)之间、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联动职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有效保护和利用。统筹财政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一方面要加大申报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力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文化遗产的社会基金,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文化遗产进行资助。完善 数据库建档制度。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对有价值的、濒危的、新增的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真实、系统和全面的加以记录,建立完善数据库档案,做好文化遗产汇编工作。
多举并措
不断增强保护力度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成立区文化遗产领导保护小组和区文化遗产专家保护小组,配备文保专业人员,充实保护队伍,确保有专人,工作有实效。同时要充分发挥有高校、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好保护宣传活动。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等主题活动;借力 “新农村嘉年华”、“现代化田园新秀洲”、“一镇一品”、“文化惠民活动”、“校园文化节”与艺术中心平台,将秀洲文化元素融合艺术创作、文艺演出,创作 出一批包含秀洲文化精髓的作品,在活动中得到动态传承。同时加强社会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纸等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编制区文化遗产校本教材,努力在全区形成共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执法能力。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全区文保单位技 防监控中心,提升技防水平,实现与公安联动,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动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挖掘民间绘画、七月七香桥会等各类项目的历史内涵,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冲刺申报国遗做好充分准备。公布一批区级文保点、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区优 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一些项目的口述史撰稿工作。特别是针对难以复原的项目、濒危的项目,要以口述史形式做好保护,如七月七香桥会、嘉兴运河船民口述史的编撰等,为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
挖掘资源
逐步形成秀洲品牌
挖掘秀洲名人文化。秀洲区历史资源丰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王店的朱彝尊、油车港的张绍忠、龚宝铨,新塍的历代名人等,以修建名人故居、历史文化陈列馆、名人文化教育等多渠道对名人文化加以弘扬。挖掘秀洲美食资源。秀洲特色美食发展繁荣,极具地方特色,如新塍镇“蟹叉三”馄饨、“新塍”小月饼、 “杨阿六”蒸缸羊肉等新塍传统美食、王江泾公泰和栗酥及其他上百种民间小吃。逐步开发美食资源,开创地方知名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古镇和村落文化。结合开发旅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保护、发展好文化古镇、历史文化村落,通过加入农村精品线路,加以开发,以古镇、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旅行方式,积极创建A级旅游景区。如新塍古镇、王店聚宝湾、油车港镇栖真村等。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农民画、中国江南网船会、新塍元宵民俗文化节、七月七香桥会等活动的开展,并进一步挖掘其他秀洲民俗活动,使之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以激活”、“养活”、“用活”传统文 化。深入推进农民画画乡建设。多角度打造好秀洲农民画这张金名片。继续举办好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大力开展农民画培训创作活动,建设一支有影响力的农民画创作队伍,不断推进镇、街道农民画创作基地发展,继续加强农民画对内外交流,努力扩大秀洲农民画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画乡秀洲的美誉度。(区教文体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