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2015-09-06
状元一词,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所说的状元,往往指每年高考结束后某一地区文科或理科的第一名,有时也指某一领域涌现的佼佼者,比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隋唐至清朝的科举考试中,状元指的是在殿试中被皇帝钦点的第一名。有研究表明,长达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共有数百万名举人和10多万名进士,作为巅峰的“状元”却只有数百人,真是凤毛麟角。
考状元是过去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嘉兴也出现过状元,其中南宋的张九成是嘉兴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张九成不仅是状元,还是抗金名臣、横浦学派创始人,一说是海宁人,一说是海盐人,还有一说是钱塘(今杭州)人。但这两天,在海宁重见天日的张九成墓碑,似乎对这个争议作了有力的回答。
张九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墓碑如何重见天日,它的出现会有怎样的意义?日前,记者赶赴盐官,探索这些疑问。
张九成墓碑。
冷落乡间10年
南宋状元张九成,过世已达8个半世纪之久,他的墓碑怎么会在此时出现?海宁市文保所盐官文保部主任周建初说,张九成过世850多年,要找到他的墓地、墓碑谈何容易,“直到前天,我们盐官景区管委会的小邵突然告诉我,他在黄泥港的一户农民家门前发现这块碑,我跑去详细了解,并向文保所领导做详细汇报,这块墓碑很快被文保部门征集。”
状元张九成的墓碑又怎会出现在农民家门前?记者找到了这个农民——海宁市周王庙镇荆山村黄泥港的方阿姨。她说,这块墓碑是在10年前被发现的,“当时 为造钱江隧道,我们对村头一个很高的砌着砖头的大土堆进行平整时,发现了墓碑、砚台、一些瓷花瓶和4蛇皮袋的铜钱,那些铜钱不知被谁拿去了,瓷花瓶后来被 人卖了,只剩下这块墓碑,被我们整理回来,放家里觉得不吉利,就放在屋外的两个大水缸间,这一放就是10年!”
周王庙镇荆山村紧邻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方阿姨在景区做保洁员,她和保安闲聊时,多次说到这块墓碑。听说景区管委会的小邵对古董很感兴趣,保安就把这事告诉小邵。小邵到方阿姨家里一看,急忙把情况告知盐官文保部,这块被冷落10年的状元墓碑才得以重见天日。
记者在方阿姨家门前看到,两个大水缸的草丛间还有放置墓碑时留下的深坑。墓碑重见天日的地方,现已成为一片稻田。
生在黄泥港长在黄泥港现年68岁的老人沈德龙说,儿时发现村南海塘以北有个大牌坊,大牌坊后约30米的地方有个大坟堆,“当年不少人说这是个状元坟, 具体是什么状元,都说不清,上世纪70年代牌坊被拆,人们在坟里挖宝,什么也没挖到。听说10年前村里平整土地,却在村东的大土堆里挖出了一些东西,这可 能才是真正传说中的状元坟。”
清乾隆《杭州府志》关于张九成墓的记载。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张九成书法。
有助于文化研究
张九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墓碑被冷落乡间10年后被确认,又会有怎样的意义?
张云鹏说,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又号横浦居士,祖籍河北涿州,后来移居河南开封,从张九成的爷爷张士寿起迁居海宁盐官。张九成生于1092年,卒于 1159年,享年68岁,“据大量史料记载,张九成年轻时游京师,就很有盛名,权贵争相与其交游,有人还托人给他送钱,表示同其交游会当大官,但都被他以 不是‘贵游客’拒绝了,这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愿与那些权贵为伍。”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41岁的张九成参加殿试,向皇帝慷慨陈词,痛陈宋金形势,并提出要如何胜金的相关对策,宋高宗赵构非常欣赏,钦点他为头名状元。随即,张九成在大宋屡任要职,尽忠职守,功绩卓著,但由于在对金的态度上,和以秦桧为代表的主降派意见不一,是死对头,所以屡受秦桧陷害,后被 贬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达14年之久。”张云鹏说,被贬期间,张九成粗朴恬淡,发愤读书,研究经学,自号“横浦居士”,形成“横浦学派”,“秦桧死后, 张九成复出,调温州当官,后因直言上疏不纳,辞归故里海宁讲学,直至过世。”
据张云鹏介绍,张九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他对心学、佛学的研究非常深入,贡献很大,直接影响到陆九渊、王阳明等人,他还影响着永嘉 学派,是南宋浙学的创始人之一;二是其后人沿习家风家学,对中国文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元代诗文家、书画家张雨,曾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海盐人张元济都是他的后人;三是他对当时的海宁地方风气影响颇大。《海宁州志稿》就有‘民逐鱼盐为生,列肆负贩,自张九成师弟以儒学显一时,三年之间,磊落相望’的记载。”
张云鹏认为,尽管明嘉靖《海宁县志》、《海昌外志》等史料都有张九成是海宁盐官人、盐官以西有张九成墓的相关记载,但还有不少人认为张九成是海盐人,还有不少人认为张九成是杭州人,这块墓碑重见天日,会成为张九成是海宁盐官人的一个有力佐证,“延伸了海宁名人文化的长度与高度,可以唤起人们对这位爱国思想家、诗人的重新关注,对鼓励大家对国学的关注和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海宁名人文化研究。”晚报记者 陈 强摄影 陈 强 周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