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华晚报 作者:胡哲南 2015-11-27
古村落在我们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因为那是“记得住的乡愁”,也是传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种方式。11月17日,在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陪同下,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代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来我市专题调研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副市长祝伦根以及市国土、规划、建设、文物、金华开发区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励小捷一行深入考察了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据介绍,经讨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拟选择寺平村作为我省首个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那么,距离“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会址永久落户金华究竟有多远?
我市传统村落资源丰富
我市传统村落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列全省第二。据统计,金华共有古村落195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占全省的25%;中国传统村落24个,占 全省的14%。其中,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也是全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最完好的村之一;磐安的榉溪村是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浦江的郑宅被朱元璋赐名为“江南第一家”,东阳卢宅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11月17日,记者走进寺平村,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鹅卵小路,蜿蜒巷弄,清逸的古宅厅堂,精美的砖雕……宛若一幅雅致的小水墨画。徽派建筑风格的厅堂院落遍布全村,诉说着古村古老的故事。
据了解,目前寺平村已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拥有古建筑数量最多的国保单位。自2005年以来,寺平村自筹资金626万元,并通 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补助资金710万元,相继进行了古文化遗产抢修、古村落饮用水改造和生活污水处理、卵石子路部分复建、公共厕所建设、道路绿化、路灯亮 化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工程。该村党支部书记戴维平告诉记者,该村村民还自发对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并抓住海外名校学子走进寺平古村活动契机,对具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进行修缮和保护。
11月13日下午,“国际研学交流旅游古村(国际研学基地)”授牌暨“一生一世一寺平”微电影首映仪式在寺平村举行。戴维平说,去年寺平村游客量10万人次,而今年海外学子走进寺平古村研学活动的20天时间里,寺平村的游客量已达到12万人次。
古村落保护任重道远
怎样保护好古建筑一直以来都是难题,我市社会各界也在努力探索。
“由于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寺平村村内的3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在寺平村,戴维平忧心地说,若任其发展,不仅仅会使文 保工作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对文物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尽管寺平村自2008年组建了一支义务护村队进行整体修缮,有部分村民自发进行局 部的修补,但队伍的专业性和管理力量上均有欠缺。
其实,寺平村遇到的问题只是我市古村落的一个缩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古村落的部分国保点由于存在坍塌、漏雨等问题,已影响到文物本体的安全和风貌的保存。为了遵循文物保护的相关原则和规定,不少古村落亟须专业单位和配套资金对村内的古建筑进行更专业的管理和修缮。
如何在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对村落建筑和风貌进行规划、保护,提升古村历史文化内涵,让古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焕发新的活力?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徐勇土告诉记者,我市共有浦江县郑宅镇郑宅镇区、永康市前仓镇后吴村、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兰溪市诸葛镇诸葛 村、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等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近年来,市文物部门积极引导各个传统村落立足文物保护利用, 把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传统村落整体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的古村落,类似采光、排污、修缮、产权分散等“先天不足”困扰着古村落的居住者。其中,很多村落古民居 年久失修,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即使是受保护的古民居,一些房子早已空心化,屋内能拆的门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构件也被“肢解”拆卖。
采访中,我市不少传统村落的村支书都很看好古村落未来的发展,但是坦言难度不小。“虽然大部分人都支持古村落的开发,但还是有很多居民存在着很多的意 见与不解。”其中,一古村落的村支书告诉记者,政策落实难导致很多古村落保护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居住其间的居民,如果村民搬出古宅,村里需要建房指标和征用土地,在政策上是大难题。
以寺平村试点为契机打造“金名片”
在我市专题调研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时,励小捷一行先后听取了金华开发区、市文物局负责人关于寺平村乡土建筑保护利用情况的汇报。
“金华市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国土、住建、文物等部门在传统村落保护上做出的巨大努力让我倍感欣慰,寺平村村集体创新保护模式,积极解决产权问题,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做法值得参考和推广。”励小捷说,国家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的总体原则是以保护带动历史的传承和民生的改善,试点的主要内容是采用专项基金的方式,在不损坏古村落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古建筑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合理改造,切实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探索古村落展 示利用新模式。
励小捷表示,传统村落的保护要坚持最少干预原则、对重点文物建筑进行总体规划,在保护上要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开发。其中,村民是村落保护的主体,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顺应村民的意愿,正确处理好村落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从产业发展上进行长远谋划,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最后,经过基金会讨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拟选择寺平村作为传统村落保护试点。
“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会址永久落户金华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坚持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化传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不断发掘传统资源,创新保护模式。
今年以来,围绕“世界古村落保护大会”会址永久落户金华这一目标,我市还积极创新思路、创造平台,谋划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研讨会和传统村落保护大会,组织实施“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和“传统村落保护”全国征文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好方法、好路子。如今,众多古村落使我市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古村落生态博物馆”。目前,在全市195个历史文化古村落中,已有106个发展古村落旅游,在以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郭洞村、俞源村、东阳卢宅、浦江郑宅“江南第一家”等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旅游产品基础上,今年新培育了金东琐园村、金华开发区寺平村等一批国际研学古村落基地。
与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其中,在古村落保护上,我市有诸多独 特的创新模式。磐安县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县域《特色文化村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其他县(市、区)也在美丽乡村规划中设专门章节进行阐述。同时,我市在全国首推历史建筑认养保护模式,大力推行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模式、古村落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模式,在100个村落收集整理历史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