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2016-01-12
近日,杭州市京都小学与北京通州运河小学在杭签署《中国大运河少年儿童文化教育促进会》协议,并向大运河沿岸36个城市学校发出倡议:传承运河文化, 培育运河少年,反哺母亲大运河,让这份历代先民创造和经营的珍贵遗产,能够经由运河学校、运河少年、运河公民的写作、传承、创新,化为恒久滋养运河儿女的精神食粮。
据了解,这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全国首个由学校自主发起的青少年传承运河文化的倡议。
其实,这两所学校都和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地域上来说,京都小学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段,通州运河小学则位于最北段,中国大运河滋养、沟通了南北两小,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京都小学一直以运河文化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开发利用具有杭城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学校提出了“水之德”“水之 润”“水之色”三个方面的培养方向,“水之润”就是基于国家基础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践行“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水之德”是学校的德育课程。我们将学校人文环境、德育活动、校内外实践等都围绕着“若水文化”展开,让校训“上善若水、博学笃志”的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浸润到每一个孩子的思想里,引导他们逐步内化成自觉的行为。“水之色”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希望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限和自主空间,对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目前学校已经开发成熟“水京灵大美 艺术”与“水京灵实践活动”等两大拓展性课程50多门。
去年11月,京都小学校长洪俊带领学校核心团队,亲赴北京通州运河小学进行运河文化主题交流,两校不谋而合,共同发起了此次活动。今后,两校将发扬运河沟通和融合的核心精神,把共建平台扩展至运河贯通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实现“五水文化共建”。(通讯员 周美君 记者 黄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