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2 来源:南湖晚报
2020年是“诗路文化带”全面建设的开局之年。《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提出以“诗”串文为主线,以“诗”为点睛之笔,着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
优秀的景区讲解员,是展现“诗画浙江”服务和形象的重要窗口。11月27日,浙江省首届诗路文化带景区讲解员大赛复赛在嘉兴举行,60名选手齐聚大运河边讲述运河故事。
诗路文化
为文旅发展丰富内涵
本次大赛参赛对象为浙江省各旅游景区、博物馆、名人故居、特色街区、A级景区镇(村)、风情小镇、红色旅游点等旅游接待场所从事旅游讲解的在职人员、志愿者。嘉兴共有5名选手入围此次复赛。
四条诗路,在浙江大地上写出了一个大大的“文”字。其中北部的大运河诗路和钱塘江诗路,以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为脉串联起了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五座城市,在杭州都市圈画出了有力的一撇一捺。
此次复赛分为两条线路,主题紧扣诗路文化和红色旅游,分别为狮子汇渡口→月河历史街区→血印禅寺+三塔→梅湾街→西南湖放鹤洲,以及“一大”纪念船(红船)→来许亭→鉴亭→烟雨楼→乾隆御碑,体现了嘉兴运河旅游特色。
复赛题目一公布,来自台州市天台县塔后A级景区村的付相标就第一时间上网搜索嘉兴运河旅游的介绍,同时去浙江省图书馆翻阅了嘉兴的地方志,还提前一天来到嘉兴现场踩点,“我沿着南湖走了走,体验了水上巴士,去了梅湾街,实地走了以后有了新的感受,又对稿子进行重新加工,改了三四遍。”
“能有这么多优秀的选手齐聚嘉兴讲运河故事,对我们来说也很有收获。”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顾伟建告诉记者,“以往对于旅游景点的讲解相对程式化,而此次诗路文化带讲解更注重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也将有助于推动景区软件服务的提升。”
讲得好不好
“金牌游客团”来投票
“我们身后这艘不起眼的丝网船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船虽然不大,但是前途远大。”“大家知道眼前这艘船为什么叫红船吗?‘绿棹红船舞澎湃’,苏东坡的诗中也曾经提到过一艘红船。”“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江南名楼——烟雨楼,相传此楼名取自于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蒙蒙中,60名选手抽签分为A、B两大组,在南湖两大景点进行小组一对一PK,选手需对同一个“金牌游客团”进行4分钟有针对性的实地导游讲解。“金牌游客团”在2名选手讲解结束后进行现场投票。“金牌游客团”由5名专业评委+5名大众评委组成。
一身简约的工作服,头发一丝不苟盘起,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来自嘉兴南湖旅游区的戚益君让人眼前一亮。她抽到的考点是月河历史街区,“ ‘父老禾兴旧馆前,香秔熟后话丰年’,清诗人朱彝尊的诗句,生动描写了月河街市的景象,就如我们现在身边经过的这段长廊,名叫‘小猪廊下’,这是当时进行猪苗买卖的场所。”月河历史街区的前世今生,戚益君娓娓道来。
记者留意到,她的讲解材料上用各种图案标注了重点,也有多处改动的痕迹,“因为这次面向的是‘金牌游客团’,他们见识广,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也更注重景点背后的故事。”从讲解词到讲解方式,她都进行了反复调整。
电台主持人小雨是本次活动的专业评委,“整场比赛非常精彩,虽然选手们参赛时只是讲解一个点,但其实要准备5个点的内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内容进行梳理,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她告诉记者,从整体表现来看,选手们表现沉稳、代入感强。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选手在互动性以及对诗路文化带主题点题方面稍显不足。晚报记者 谭罗敏 通讯员 张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