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3 来源:浙江文物网 作者: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五代吴越国衣锦城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城址平面总体呈不规则形,面积约0.47平方公里。
据文献记载,唐昭宗龙纪元年(889),钱镠始筑营垒于临安茅山(今太庙山);大顺元年(890),敕额“安众营”;光化二年(899),敕升安众营为衣锦营;天复元年(901),升衣锦营为衣锦城;天佑四年(907),升衣锦城为衣锦军。吴越国纳土归宋后的太平兴国四年(979),改衣锦军为顺化军,次年废,并恢复临安县名。
图片
近年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中较系统地对衣锦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勘探,取得多项重要收获。
2017年
在区政府内发掘揭示了衣锦城内北部大型建筑基址,包括建筑台基、排水沟、庭院砖墁地等。
其中,建筑台基座西朝东,揭露长11.50米,宽12.25米,台基上柱础(坑)东西向间距为10.48米,南北为5.63米,规模宏大。
2019-2020年
在原城南小学区块发掘揭示衣锦城南城墙和南城门遗迹。
南城墙为近东西向,揭露长149米,由城墙和城墙基础两部分组成。城墙底宽8.23米,残高0-0.75米,南壁残存长方砖错缝叠砌包边。
城墙基础底部宽25.70米,南侧用鹅卵石、北侧用长方砖包砌,中间全部用沙、石、土夯筑。
城门位于东西向南城墙的中部,城楼墩台南北宽17.4米,东西残长10.5米。
城楼北侧尚可见通城门的道路残迹,3条道路紧邻,宽4.57-5.9米不等。
除南城墙、城门及道路外,还在发掘区北侧发现有院落、水井、排水沟等遗迹。整个院落布局严整,并规划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而且,通过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及勘探,基本明确了该城址城墙、城门、护城河及城内道路等框架性遗存及城内部分重要建置的分布情况,并在配合基本建设中对城址周边如光孝明因寺、彭祖庙等相关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
衣锦城是五代吴越国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是“一军十三州”中衣锦军军治所在,也是吴越国王钱镠的葬地。考古工作表明,衣锦城是晚唐五代时期钱镠新建的第一座城,揭示的一门三道、整齐有序的院落格局、完善的排水系统等既是吴越国王城规划体系的再现,也是我国古代南方山水城市规划的重要例证,一系列建筑遗迹及其构筑材料的发现,是对久负盛名的吴越国营造技艺的一次集中反映,而且从城到陵的变革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城市与陵墓发展史上“城-陵”体系的一个特例,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来源: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