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6 来源:嘉兴日报

汪胡桢故居

褚辅成史料陈列室

沈钧儒故居

沈曾植故居

俞创硕故居 金卫其 摄

朱生豪故居

朱生豪故居内的图文展板
2月21日上午,和煦春光投在沈曾植故居的大厅内,游客络绎不绝,一群跟着妈妈来走访的嘉兴阳光小学学生围成一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大厅屏风上的前言,清朗的童音和故居的古韵相映成趣,妈妈们笑着说:“看来这次是来对了!”屏风另一边,1998年出生的余先生和父母在仔细阅读前言英文版。他15岁去加拿大留学,此次回国,专门到名人故居“寻根”。
这个春节,很多禾城市民和各地游客打卡子城,走访子城周边名人场馆:沈曾植、沈钧儒、褚辅成、朱生豪、汪胡桢……
这个春节,平湖市新埭镇上的俞创硕故居焕然一新,此前为保护故居多方奔走的金卫其除了每天都去看看故居修缮新进展,还埋头于《俞创硕传》的创作。
……
平湖新埭镇陆稼书“三鱼堂”,嘉兴市区梅湾街钱陈群“清芬堂”,两位嘉兴籍清代名臣至今仍然吸引着海内外敬仰的目光;
范蠡湖畔,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的重要创始人沈钧儒和褚辅成的故居(史料陈列室)隔着一条马路相望而“坐”;
南门头边,翻译家朱生豪和水利专家汪胡桢的故居宁静幽雅,天南海北的后生学子在留言本上写下“辛丑牛年,到此一游”……
嘉兴如何发挥好“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人文优势?
今年嘉兴两会期间,致公党嘉兴市委会在大会发言《关于加强我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建议》中提出了探索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诸多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响更具魅力的文化品牌,组织实施禾城文化复兴专项行动,把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出来。去年10月1日实施的《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也将打造以梅湾为中心的名人文化展示区,列入“六个一”,谓之“一名”。
在此背景之下,嘉兴如何做好名人文章?
满天星光不灭
故乡有多难忘?集作家、诗人、戏剧家、书法家和画家于一身的吴云心1906年生于河北威县,祖籍嘉兴。他的女儿吴群说:“故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你离得越远,就看得越清楚。我父亲从来都说:自己是嘉兴人。”
名人“能量”有多大?桐乡茅盾故居每年参观人数350万。2019年10月,海盐为女词人沈祖棻举办110周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包括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海盐,还有精心撰写论文专程从美国赶来的年轻学者。
嘉兴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资料显示:自唐至清末,嘉兴共出状元13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1800名全国名人中,嘉兴有80余人。到2019年,嘉兴籍“两院”院士有54人。去年10月,由著名书画家陆维钊长子陆昭徽编辑撰写《君子之交——父亲陆维钊与其师友》一书首发,内有陆维钊和24位文化名人的书信往来,其中7位是嘉兴人……
嘉兴博物馆资料显示,嘉兴地区有关名人的纪念馆、艺术馆、旧居、故居等共计43处,涉及41位名人,其中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有4处,分别为嘉兴市区沈钧儒故居、嘉善吴镇墓、桐乡茅盾故居、海宁王国维故居。按县(市)划分,嘉兴市本级12处,平湖4处,海盐2处,海宁18处,桐乡5处,嘉善2处。这43处名人纪念馆(故居)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故居、旧居为基础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纪念馆,全市共有31处,第二类是后期建造的名人纪念馆,全市共12处。目前33处免费对外开放,10处未向社会免费开放。
“明星”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怎样让其星光不灭?“明星”的粉丝遍天下,怎样让慕名踏看偶像故地的游客不失望?
保护名人故居,发掘名人资源,一直是禾城市民的热门话题。从官方到民间,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呼吁,始终没有停过。
2003年,我省义务教育段推行新课程,在我市小学和初中课本中,有了《可爱的嘉兴》这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名人文化成为重要内容。比如小学阶段的“人物画廊”,对嘉兴名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006年7月,嘉兴提出在环城绿化带旁竖立嘉兴文化名人塑像的规划,并初步确定严助、朱买臣等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诸多领域的25位历史文化名人,邀请禾城市民投票选定。
2010年,作为《走进嘉兴》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时任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雪腾主编的《名人名居》一书出版,37处嘉兴名人故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每篇都配有英文,而图片全部为彩色。
2012年2月,嘉兴日报“江南周末”开启重磅文化专栏“名人之后”系列采访,追踪名家后代,解读文脉传承。到2019年,共采访32位嘉兴名人的后辈。这一文化专栏随后被列入全国“副刊文丛”出版范围,以《名人之后》为书名正式出版,受到读者欢迎,已经两次加印。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会刊副主编、“诗联浙江”微信公众号编审黄浴宇,曾专门用了1个月的时间,实地踏访嘉兴各县(市、区)的名人故居,并采取“一人一事一咏”的方式,仿照嘉兴特有的朱彝尊棹歌体,写下七言绝句共计40首,记录自己一路走访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黄浴宇形容那一次的走访,“仿佛经历了一场情感和文化的大洗礼”,最大的感慨是:嘉兴的名人资源真丰富!他建议嘉兴市民有时间应该多去名人故居走走看看。
热切关心家乡名人先贤的平湖地方学者金卫其,多年来持续关注平湖名人故居的修缮与保护。他曾成功助推清代名人陆稼书的故居重建。今春,俞创硕故居重修顺利竣工,他也是功不可没。俞创硕是著名战地记者和摄影家,是我国第一位用照相机来报道八路军浴血奋战的中国摄影记者,采访过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八路军名将,拍摄了《平汉路前线我军杀敌》《威震晋北之第八路军》《晋北捷音》《山西民众动员》《朱德出发赴前线》《八路军开赴前线》等专题照片。此次俞创硕故居顺利重修,让他对保护和传承名人文化充满了信心。
接续文化唤醒
“记得当年的张绍忠故居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现在已重新修缮,面貌大变,令人欣慰。”黄浴宇亲眼见证了,这些年在各界努力下,嘉兴很多名人故居得到有效保护,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
2013年,秀洲区两会上区政协委员丁月娥提交提案《关于加大对油车港镇张绍忠文保点保护力度的建议》。张绍忠是我国最早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创建了浙江大学物理系,也是中国物理学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故居由于房屋产权复杂,无人维护,也无消防设施,曾经发生火灾,部分建筑被烧毁。丁月娥建议提高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其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加大经费投入,增设消防设施,适时修复老旧的房舍。
次年年初,油车港镇在政协委员调研和建议基础上,邀请市、区政协委员,市文保处、区教文体局、镇相关领导、村民代表以及张绍忠后人等30多人,重点协商修缮后故居的布展陈列。看到修缮一新的张绍忠故居,旅居海外的张氏后人非常激动,现场捐赠了珍贵的文稿和实物。2015年4月21日,位于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老街的张绍忠故居正式开放,张绍忠的办学历程、教育生涯再次跃入今人的视野,以实物展示、照片、文字介绍等方式在故居陈列展出。
如何保护名人故居,发掘名人文化,各界人士的探索仍在继续。
2016年嘉兴两会上,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技师学院副院长沈民权提交《以“迹”立“传”,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嘉兴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提案。他认为嘉兴的名人资源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看重“一线名人”,对于“二三线”的文化名人和虽然不是嘉兴籍贯但曾经在嘉兴生活过或者是在嘉兴留下佳话的名人资源没有充分挖掘;二是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放还不够。对此,沈民权建议:对我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整理,建立历史名人、名迹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完善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古代名人》专题(2010年)的资料;分批次确定“嘉兴历史名人”,做好挖掘和宣传文章,让更多的嘉兴历史名人及其精神成为嘉兴发展建设的动力和支撑;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人“传”与“迹”的关系,以“迹”立“传”,在名人纪念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名人足迹,注重在名人遗址遗迹上的立碑(牌)宣传;创作排练一批嘉兴历史文化名人的文艺节目,在重大的文化节和艺术节上演出。
今年嘉兴两会期间,致公党嘉兴市委会更是以《关于加强我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建议》作为他们的大会发言,对名人文化的关注可见一斑。在这份发言中,他们列举了我市部分名人故居正常年份每年的游客参观量:王国维故居15万,桐乡丰子恺故居8.5万,徐志摩旧居5万,沈钧儒故居3万,金庸故居2万,朱生豪故居0.5万……
他们分析了我市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上的不足:我市名人资源丰富,但是主管单位各不相同,有文旅局、博物馆、图书馆、镇(街道)、相关景区、文联以及国有企业等,使运行管理模式和成效相差很大,大部分名人故居存在宣传不足、利用模式单一、门庭冷落等问题。同时,他们还探索了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新模式,就如何将故居内涵提升和环境营造相结合、文物保护与旅游功能发挥相结合、专业人才和志愿队伍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待“一名”惊人
去年10月1日实施的《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为嘉兴勾勒了一幅文化复兴图——构建“一湖一河一城一轴一古一名”的复兴框架,其中“一名”便是名人文化——以梅湾为中心的名人文化展示区。
作为《行动计划》的主要执笔人、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陈建江对嘉兴的名人文化现状给出了解析,也对市民的热切呼声给出了回应。
在他看来,名人文化是嘉兴文化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嘉兴当得起“文化璀璨、风华绝代”这个美誉。嘉兴名人故居的国保单位有4处,省保单位有7处,保护的级别都很高,这也是嘉兴名人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证明。
陈建江分析了目前嘉兴的名人故居保护现状。
故居保护力度还需加强。虽然这些年嘉兴名人故居保护成果显著,很多故居得到了保护和修缮,特别是列入文保单位的故居,保护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故居由于房屋产权等原因,暂时没法进行修缮,造成年久失修而破损。因为文物保护法规定,产权属于私人的文物,原则上必须由产权人自己负责保护和修缮。
名人故居的展陈水平还需要提升。很多名人故居,修缮以后也布置了展览,但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多数以图片展为主,很多现代的展示技术没有用起来,展陈能提供给参观者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因此没法给参观的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发挥出很好的文化熏陶效果。
名人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还不够。除了几位重要的人物,除了丰子恺、茅盾、徐志摩这样的名人,有漫画节、文学奖、诗歌节等活动作为载体,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在打造。其他很多嘉兴名人的宣传和研究很少、很浅,这些名人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研究和挖掘开展得不多。
名人是城市的金名片,文旅融合可以产生叠加效应。但嘉兴在名人故居和旅游结合方面,在名人文化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方面,还没发力。名人故居怎样串点成线?旅游线路怎样彰显名人效应?怎样设计和打造有名人号召力的文旅品牌?还需要嘉兴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分析和设计,结合不同名人的各自特点,制作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陈建江结合上述现状,介绍了我市名人故居保护的下一步规划。
结合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实施意见,加强名人故居的保护,同时开发利用名人资源,包括一些设施的建设、建筑修缮,建设名人城市雕塑,深入开展名人文化专题研究,这些是我们做好名人文化宣传和名人故居保护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嘉兴中心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挖掘乡贤文化,让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名人发挥各自的影响力。
结合“十四五”规划,在打造文化高地和文明高地的建设方面,我们的名人文化要有所体现,对于亟待抢救和保护的名人故居,要列入规划,并加大保护力度。对于目前保护良好的名人故居,要提升展陈水平,满足游客的参观和求知需求,通过对名人资料的不断挖掘和增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媒介宣传,让市民和游客获得更多名人研究和活动的相关信息。
此外,很多嘉兴名人是离开家乡到了上海、北京等地以后取得成就的,所以对名人的研究和宣传要跟相关单位或者城市结合起来,和相关研究机构以及这个领域的专家,尤其是高水平专家多联系,开展多手段多形式的宣传。还可以制作宣传片,进行专题研究,出版专著,通过旅游推介,或者是名人逢十逢五的周年,策划相关纪念活动。
除了呼吁多开展研究和活动,陈建江也呼吁多部门联手,嘉兴名人文化对外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工作还是很多的。这些不仅需要文旅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地方文化研究工作者、相关的各个部门一起参与,形成合力,再现嘉兴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特色。
记者 沈爱君 摄影(除署名外) 赵宇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