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来源:嘉兴日报
加强城市文化保护传承 彰显品质城市文化底蕴
专家评审团联合“问诊”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五彩嘉兴”中,最厚重的是以历史人文为积淀的文化“青色”。如何以工匠精神保护好本地历史文脉?
前几天,南湖区住建局召开历史文化街区专家评审会,邀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及3名行业专家,共同为月河、芦席汇、梅湾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方案“问诊把脉”。
“我们根据市区相关规划,结合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各自特色,联合规划设计单位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保护和复兴两方面着手,加强城市文化保护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品质城市文化底蕴。”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21年至2025年,远期规划为2026年至2035年。
以月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它是嘉兴市区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街区内有大量传统商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和传承嘉兴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月河区域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历史建筑29处,这些建构筑物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要素之一。
《月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禾城记忆·月河潋滟”为主题,规划总面积13.88万平方米,其中核心保护区范围南至环城河,西至禾兴南路,北至坛弄路,东至建国北路;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南至环城河南侧,西至禾城南路西侧,北至坛里路,东至建国北路。
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措施与要求设置了12项,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高度、体量、外观、色彩及环境;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特色,整治改造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现代建筑等。
文化不仅是传承,还需要活化。对此,规划将围绕“文脉、史脉、商脉、运河脉”,多元唤醒月河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多角度展示月河历史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涵。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绿化景观,疏散街区人口,提高街区居住品质;并合理调整街区业态,积极推动街区复兴,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业态,提升街区活力。
《芦席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则以“秀水泱泱,汇水一方;昔日盛景,再现繁华”为主题,规划总面积28.95万平方米,核心保护范围北至闸前街,东至闸前街河东岸、分水墩东侧水道东岸并沿解放路向东至解放桥,南至环城河南岸,西至京杭运河西岸。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的主要产业类型有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产业、科技交互产业等。
《梅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划总面积24万平方米,核心保护范围分为两片,西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梅湾街北侧汇宾街,东至观音桥路,南至京杭运河,西至城南路;东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汪胡桢故居北围墙外,东至京杭运河,南至京杭运河,西至南湖大桥。该历史文化街区将以名人文化、园林文化为主。
评审会后,区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将做好跟进工作,保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更好落地,同步做好街区标识牌悬挂工作,助力嘉兴打造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记者 高昱雯 通讯员 蔡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