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来源:绍兴发布
CCTV《今日说法》2023年3月13日报道绍兴嵊州警方破获盗掘古墓案工作成效。
“公安机关移交给文保中心的1000多件文物中,涵盖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青铜器、玉瓷器、陶瓷器,如果借由盗墓者流入民间,对文物研究是极大的损失。”据介绍,去年年底,绍兴嵊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系列性盗掘古墓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7人,追缴赃款160余万元,扣押追回文物1332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36件。
该案的破获,全链条打击了流窜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的实施文物盗掘、倒卖、收赃的犯罪链条,为严厉打击遏制盗掘古墓犯罪、强化古文物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可疑洞眼引关注,小线索牵出“摸金校尉”
2021年12月7日,嵊州市公安局长乐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辖区内郯城村527国道施工工地旁有一个洞眼,周边散落着许多瓷器碎片及探针眼。经联系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初步鉴定,该墓葬为西汉时期的古墓葬,已被非法盗掘。

嵊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小组,并迅速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勘察。此时距离盗墓者作案的时间已不知过去多久,现场早已被破坏,况且又是车辆、人员出入繁杂的施工工地附近,给现场勘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因为环境条件不佳,整个勘察过程花了整整一个上午。”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吴楠回忆道。在整个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民警从凌乱无序的现场提取到关键性生物检材,经过鉴定,确定了3名犯罪嫌疑人!

为确保案件快速侦破、追回被盗文物,嵊州市局成立“1207”专案组,同时协调文物、交通、住建、国土、检法等单位组建成立联合工作组。在进一步调查中,专案组成功落地嫌疑人邵某,对其关系人进行深度分析后,梳理出一个以邵某为首的盗掘古墓犯罪团伙。
侦查审讯双管齐下,“盗墓网络”初现端倪
该犯罪团伙涉及两省多市,且跨区流动频繁,统一抓捕难度大。为将该犯罪团伙“一网打尽”,专案组主动放弃春节假期休息时间,逐人制定抓捕方案,深度研判该犯罪团伙落脚点。
2022年2月,嵊州市局组织70名警力分10组赴绍兴上虞、宁波余姚、江西丰城等地开展统一抓捕,成功抓获邵某、罗某、倪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扣押作案工具70余件、文物579件。


“在犯罪嫌疑人家中,我们看到了用古墓砖砌成的院墙和地面,也搜到其储藏的大量文物。这让我们更加确定,这个犯罪团伙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负责带队抓捕的嵊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建锋说。

扣押的墓砖
针对这群反侦查意识极强、畏罪情绪严重的犯罪嫌疑人,审讯民警结合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生活圈子等因素,逐人制定审讯方案,各个击破,经过近一个月的突审,全面突破了犯罪团伙的口供。

嫌疑人辨认现场
数智赋能精准出击,“牵丝攀藤”连破5个团伙
家住嵊州长乐镇的裘某便是专案组“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其中一个成果,落网后,他交代出在10年前所犯下的盗掘古墓葬罪行,因此还盈利了近百万。在民警情理并重的教育引导下,裘某不仅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是提供了不少有用线索。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嵊州警方通过全量获取盗掘线索,运用数据流重构、海量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犯罪嫌疑人开展研判分析,精准撒网、收网。

最终,通过4波次集中收网行动,串并案件 80 余起,摧毁团伙5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47 人。

取证固证“风雨兼程”,办案民警屡遇险境
浙江的夏季多雨多台风,夏天气温更是高达40多度,而古墓葬多深藏山林,办案民警为查证取证,这一年多来不论刮风下雨、高温酷暑,都没少往各个山林里跑,其中的艰辛难以形容,有时甚至会遭遇人身危险。

专案组的办案民警汤浩洋没少参加这样的工作,有一次与同事一起到山顶开展现场辨认,他作为开路者拿着砍刀劈柴清障,谁知因为树林枝桠横亘、路况不明,他一不小心一脚踩空掉入了嫌疑人盗掘的盗洞之中,而这个盗洞有2米多深!
虽然挂了彩,但汤浩洋并没有因此掉队,而正是像汤浩洋这样的成员共同的努力,这个案件因此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为嵊州警方打击文物犯罪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最有力佐证,它的价值不可估量。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对盗掘、倒卖文物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文物犯罪,全力守护文物安全。”刑侦大队大队长郑杨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