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2023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和“2023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在“2023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单上,良渚居第一,浙江占2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位居“2023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首,“浙江(湖州)毘山遗址发现晚商高等级建筑基址群”名列其中。
一、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良诸文化的独特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鲜明特质,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河南郑州商都考古新发现刷新商代文明史
河南郑州发现国内最早具有“兆域”性质的商代中期贵族墓地,对探讨中国陵寝制度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广东岩山寨遗址揭示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考古发掘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重要遗迹,揭开岭南先秦文化与社会研究新篇章。
四、我国在南海深海取得世界级考古大发现
我国在南海约1500米深处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开创了我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实证我国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
五、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发现东北亚古人类演化扩散证据
早期压制剥片技术典型细石叶技术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出土距今约5万年至1.5万年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2万件为实证东北亚古人类演化扩散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六、陕西清涧商代方国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现商代晚期方国中心城址、8座“甲”字形墓葬、铸铜遗存等,证实陕北在商代时为重要的区域政治中心。
七、青藏高原腹地发现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西藏阿里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出土不同时代各类遗物逾万件,证明早在约4万年前,青藏高原腹地已有人类居住。
八、甘肃发现大型秦代礼制性建筑基址群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发现目前仅见的秦帝国时期大型礼制性建筑基址群,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
九、湖北考古发现5100年前史前水坝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多组水利系统,为研究早期人地关系、社会组织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
十、浙江毘山遗址发现晚商高等级建筑基址群
浙江湖州毘山遗址新发现3000年前高等级建筑基址群,实证为晚商时期浙北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核心聚落遗址。
延伸阅读:
良渚文化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境内。1936年冬,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其家乡杭县良渚镇进行了首次发掘,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命名“良渚文化”。八十多年的考古研究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区域面积约36500平方公里)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神权与王权相统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文明。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国际公认,它改写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也向世界展现了“文明标准”的中国方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良渚古城遗址(约公元前3300-2300年),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和信仰中心。该遗产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存在过具有统一信仰、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国家。它代表了一个具有复杂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城市文明。意味着长江流域对“多元统一”中华文明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中国乃至东亚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最高的成就。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杰出的范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曾2次实地视察,多次就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明确指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指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
浙江湖州毘山遗址
2023年10月15日,在湖州毘(读音pí)山遗址考古发掘研讨会上,考古专家披露在毘山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约3000年前“宫殿级”的高等级建筑基址群。考古发掘和研究结果表明,毘山遗址是我国东南迄今所见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核心聚落遗址。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发现”。毘山遗址的重要发现,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商周时期的文明进程、吴越文化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2014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毘山遗址展开长达十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毘山遗址中心聚落面纱终于被揭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闫凯凯称,围绕毘山山体,发现了一圈由二里桥河、龙溪港、铁店河及古河道组成的濠沟。濠沟以内是聚落中心,面积约33万平方米,文化遗存丰富,分布众多高等级建筑遗迹,同时发现了一批晚商时期的重要遗物。
毘山遗址发现如此大规模聚落和高等级建筑遗址,显示湖州在当时已成为东苕溪流域的区域政治文明中心,其南北文化的频繁交流也显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本文来源: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