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工作动态»喜报 | 汪胡桢旧居荣获首批嘉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
喜报 | 汪胡桢旧居荣获首批嘉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
发表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641

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强国力量。经单位申报、有关部门审批和专家评审公示,汪胡桢旧居于近日荣获首批嘉兴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

汪胡桢旧居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南门帆落浜39号,为我国现代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先生的旧居。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负责日常开放管理工作。

汪胡桢(1897~1989),浙江省嘉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水利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后留学美国,1923年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河南工程学校、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导淮委员会设计主任工程师、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治淮委员会委员兼工程部长、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副局长、北京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总工程师、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临时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名誉理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以后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名誉院长。

汪胡桢一生治水业绩被人赞誉,为导淮、整治钱塘江海塘、建造“中国第一座大型连拱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以及黄河三门峡水库做出重大贡献,被水利界誉为“中国连拱坝之父”,是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曾主持和参与制定了《整理南北大运河工程计划》,亲自勘察了杭州到北京的大运河,设计了邵伯、淮阴、宿迁三个船闸,是最早开展大运河整理工程研究工作,并有卓越贡献和重大影响的著名学者。其旧居具备特定的人文价值,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水利史及汪胡桢生平事迹,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展示一代名人旧居风采具有较强的现实和教育意义。

汪胡桢旧居濒临嘉兴西南湖。1928年汪胡桢出资购地4.9亩建造一幢两层小楼房,1937年抗战时期被烧毁,旧居现有建筑为1948年重建,由汪胡桢儿子汪胡熙亲自设计,为西式平屋,名“湖滨小筑”。现有建筑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体平面布局呈“工”字型,为西式平屋,清水砖墙,洋瓦屋面,朴素淡雅,院内种植香樟、松柏、棕榈、腊梅、桂花、桃树和枇杷,四季花木扶疏,有“汪家花园”之称,建筑本身与环境和谐统一,具有一定的建筑美学价值。该建筑是室内配备了嘉兴第一个现代卫生设施的住宅建筑,对研究嘉兴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旧居有基本陈列展览和复原陈列展览,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现已多次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主题教育活动。


编辑:徐书吟             校对:李晓明             审核:张青


 
主办:嘉兴市文物局 承办:嘉兴市文保所 版权所有:嘉兴市文保所 技术支持: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信箱:jxwbs01@163.com 电话:0573-82067233 传真:0573-82067233 浙ICP备14041269号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