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1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2025年2月27日至3月1日,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在杭州举行。3月1日上午,经过评委会评议,最终评选出2024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其中嘉兴东塔寺遗址在列。


东塔寺遗址位于嘉兴老城以东2.1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米。据方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南朝,东塔始建于隋代,是嘉兴“七塔八寺”中最为古老的一座,清代“东塔朝暾”为“嘉禾八景”之一。1968年,因厂房建设,东塔被拆除并清理地宫,出土文物28组藏于嘉兴博物馆。2023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开始正式考古发掘。

东塔塔基遗址鸟瞰图
寺院遗址坐北朝南,有一水环绕,尚存部分河岸帮遗迹,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确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指南桥、山门、天王殿、东塔、普光明殿(大悲宝阁)、华严堂、华严经阁等,寺院整体格局尚存,目前已完成塔基部分发掘工作,开始了主体建筑遗址的发掘。

东塔缸基
从塔基夯土及陶缸内部出土的铜钱及瓷片判定,东塔塔基为北宋修建,与文献记载中北宋神宗元丰己未年(1079)重建相符。塔基平面正方形,营造时先挖约900平方米的深坑,坑底打下密集桩基,坑内换土逐层夯筑,并在其中搭建木构框架:底层桩基中心竖立放置四层“井”字形木板套箱,其外侧先铺枕木和木炭,再交叉平铺木板地梁,地梁上使用52口大陶缸,缸基外侧还有两圈用四层竖立木板搭建的套箱,套箱外侧有多层桩梁加固结构,其上方也有交叉平铺的木板地梁痕迹,整个塔基结构复杂考究甚为罕见。

塔基外层套箱
塔基北侧有水池两座,与文献记载中“青白二池”对应,水池上层为明清石砌方池,下层为宋代砖砌圆池,圆池内有大量骨灰盆,可判定为太湖流域历史上盛行的佛教烬骨水瘗丧葬方式典型遗存,也证明了东塔寺在历史上稳定社会和减少病疫的作用。

塔基中层套箱与外侧套箱间加固结构
水池北侧主体殿阁遗址,已揭露大型磉墩10个,小型磉墩12个,建筑平面成倒“凸”字形,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前出一间抱厦,周围一圈副阶。从基础格局和保留的部分柱础石形制看,该主体建筑为大型楼阁,对应文献记载中的“大悲宝阁”(宋)/“普光明殿”(明)。

塔基外层套箱外侧加固结构
出土文物以建筑构件为主,包括各类砖、瓦构件,如朱书文塔砖、筒板瓦、瓦当、火珠、瓦将军、瓦兽等。此外还有各期铜钱、瓷片、陶片等。

塔基后西侧水池
东塔寺是嘉兴城市历史上的重要地标,宋宁宗曾召讲华严经并手书华严经阁,是华严宗五山讲寺之一。已揭露的塔基遗址保存完整,时代明确,是国内首次完整揭露的、结构处理最为复杂的塔基遗址,代表了北宋时期江南建筑基础做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人对水乡环境潮湿软土环境卓越的适应能力。寺院“前塔后殿”的格局保存完好,布局清晰,是中国早期寺院的典型格局,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变化阶段。